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知识简介
1.什么是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制度,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2.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 它有哪些用途?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指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
4.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有何不同?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与学历文凭不同,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使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5.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律条款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6.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哪几个等级?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即国家职业资格五
级(初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国家职业
资格三级(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业务师)、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高级业务师)。
7.什么是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而进行的标准参照的考核活动,在我国,职业技能鉴定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由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鉴定。
8.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证书怎样核发管理?
由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将鉴定合格人员名册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查汇总,由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核定。证书由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按照劳动保障部规定的填写格式和统一编码方案统一办理,经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验印后颁发。